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,违规吃喝问题整治取得显著成效,但这一顽疾仍具反复性、顽固性。当前作风建设进入新阶段,整治工作面临既要保持高压态势“刹歪风”,又要避免因方式不当导致“念歪经”的双重考验。这一辩证关系蕴含着作风建设的方法论智慧——既要保持政治定力,又要讲究方式方法;既要体现雷霆手段,又要彰显绣花功夫。
违规吃喝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,关键在于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和扭曲的价值观念。从近年来通报的查处案例看,违规吃喝呈现出“三个转向”新特点:场所从高档酒店转向私人会所、农家乐甚至内部食堂;手段从明目张胆转向“化整为零”“移花接木”;主体从领导干部蔓延至基层“微腐败”。某地查处的典型案例显示,部分干部通过虚构接待事由、拆分发票等方式规避监督,金额虽小但影响恶劣。这警示我们,整治工作必须保持“永远在路上”的韧劲,坚持零容忍态度,对隐形变异问题露头就打。
在高压整治态势下,一些地方出现了矫枉过正现象。有的单位取消所有工作用餐,影响正常工作开展;有的地方机械执行标准,导致招商引资等必要接待难以开展;还有的搞“数字整治”,仅满足于接待费用表面下降。这些做法看似坚决,实则简单化、片面化,反映出对政策精神的表面理解和机械执行。某地曾因接待费用“断崖式”下降受到表扬,后经核查发现是将费用转嫁至其他科目,这种“上有政策、下有对策”的做法,与整治初衷背道而驰。
破解整治难题,关键在于构建系统化、科学化的长效机制。首先要完善制度设计,细化公务接待标准,明确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;其次要创新监督方式,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预警机制,实现全流程监管;再次要强化教育引导,培育健康向上的机关文化。某地探索建立的“智慧监督”平台,通过分析消费记录、发票信息等数据,精准发现异常线索,既提高了监督效率,又避免了“一刀切”的弊端。这种依托科技手段的治理创新,值得借鉴推广。
整治违规吃喝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辩证思维和系统观念。一方面要看到不正之风的顽固性,保持“刹歪风”的定力和韧劲;另一方面要警惕整治过程中的形式主义,防止“念歪经”的偏差。要准确把握“从严管理”与“保障工作”的平衡点,既要守住纪律红线,又要激发担当作为。新时代作风建设,既要有“刮骨疗毒”的勇气,又要有“精准滴灌”的智慧,以科学方法推动整治工作取得更大成效,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
通弘网-通弘网官网-云南炒股配资-配资炒股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